close

談到飲食文學,我絕對是個新手菜鳥。以前的閱讀習慣是以小說為主,對於非小說的散文雜記類文章,我都沒有多大興趣,隨著年紀漸長,我開始將閱讀觸角延伸到非文學的領域,也才慢慢開始接觸所謂的飲食文學。大家小時候應該都有一段吃到麥當勞就很開心滿足的歲月吧,小朋友通常是不懂得吃的,一方面因為吃過的東西太少也太侷限,一方面味蕾的敏銳度也需要長時間的培養鍛鍊,如果不是吃過許多食物有個比較的基準,要如何分辨真饈美饌或粗劣的食物。

我很喜歡的兩位飲食文學作家是舒國治與蔡珠兒。舒國治的文筆流暢風趣,在深厚的文學造詣之外,還有敏銳的觀察力,看他寫台北街頭的小吃覺得輕鬆寫意,一碗乾麵或是燒餅油條彷彿都可以勾起你味覺的鄉愁,而除了飲食以外的主題也寫的極好,他有篇文章描寫早期台灣人出國,總是一付被保護太好的模樣,寫的十分生動逗趣,令人不禁嘴角發笑。他著作的理想的下午、窮中談吃、水城台北、台北小吃札記都是我很喜愛的作品。

蔡珠兒的文章,完全走的是不同的路線,中文系畢業的她文字極美,感覺應該是要收錄到高中國文課本裡,讓學生默背注釋細細品味的那種優美文字,看完她的種地書與紅燜廚娘後,我第一個想法是:為什麼以前高中國文課本沒有收錄蔡珠兒的文章,這才是真的值得讓莘莘學子苦讀學習的文章啊。除了深厚的中文底蘊之外,蔡珠兒顯然也是個十足十的老饕,例如她愛芒果,所以就對不同品種的芒果如數家珍,還可以從詩經中找出食材的典故,再加上她本人對於烹飪的熱情,好像可以看到她神采飛揚的站在廚房中大顯身手的模樣。

今天看了謝忠道所寫的「慢食: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 」,雖然這不是一本新書,不過裡面充滿了很多作者對於不同飲食文化的批評與反思,也比較了很多台灣與法國飲食習慣與文化的差異,讓人覺得台灣的餐飲界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。跟前兩位作家不同的是,謝忠道長期旅居法國,對於法國料理與葡萄酒有很深入的了解,他的著作文學的成分淡一些,飲食的成分濃一些,還順便介紹了法國餐飲界米其林星等廚師與法國菜潮流的變動,對於法國菜與米其林指南有興趣的人,應該會覺得他的書最有實用價值。

飲食文學是個博大精深的領域,絕對不是粗淺如我可以踏入的神聖殿堂,飲食文學絕對不是只有「好Q、好入味、好有層次」這類貧瘠的形容詞所堆砌的文章,網路上大部分的食記,充其量比較像紀錄生活的流水帳吧。不管文學的造詣高下如何,能夠享受美食,體會當季食材新鮮的滋味,都是一件讓人感到幸福的事情,也難怪最近越來越多類似探索廚房概念的廚藝課程、品酒課程,畢竟能讓人感到幸福最簡單的方法,莫過於與親朋好友共享一頓豐盛美味的大餐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楓糖肉桂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